吴茱萸

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含生物碱、柠檬苦素、萜类、黄酮、香豆精、挥发油、木脂素、多糖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功能。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现代药理作用】

1.强心 具有强心作用。激活心脏组织β-肾上腺素受体,加速豚鼠心脏自发节律,增加收缩力[1,2]

2.降压 通过舒张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实现,可抑制参与醛固酮甾体合成。血管舒张作用与内皮活化和抑制血管平滑肌中受体介导的Ca2+通道有关[1,2]

3.增加脑血流 选择性地增加脑血流量。可明显延长出血时间,有降血压和松弛血管的作用[1,2]。。

4.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2]。。

5.抗血栓 通过抑制磷酸酶C的活性、血栓素A2的生成、细胞内的钙动员,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显著延长肠系膜静脉中血栓的形成时间,延长大鼠肠系膜动脉的流血时间[1,2]

6.保护胃黏膜、抗溃疡 能够抑制雄性大鼠胃排空和胃转运,可减轻乙水杨酸和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具有抗溃疡作用[1]

7.保护脑神经 可有效改善大鼠空间记忆受损,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体内抗遗忘症作用强。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好的潜力[1]

8.抗肿瘤 可以显著抑制男性前列腺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的增长,促进胃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死亡,诱导白血病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肝癌细胞的凋亡,抗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1,2]

9.调节免疫 抑制白细胞分叶核生物合成白三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

10.抗炎镇痛 有抑制环氧合酶-2的作用,还可抑制环氧合酶-2依赖的内源性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E2[2]

11.调节内分泌 可抑制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基础状态下的睾丸素分泌,也可抑制由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佛司可林等药物刺激引起的睾丸素分泌的增加。还可抑制大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醛固酮的分泌。对牛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分泌有促进作用[2]

【临床应用】

多用于胃肠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心绞痛、胆心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肝损伤、神经性嗳气等。还用于口腔病、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喉喘鸣、癫痫、腮腺炎、泄泻、麻痹性肠梗阻、小儿消化不良等[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克,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有报道大剂量服用吴茱萸有剧烈腹痛、头痛、晕厥、呕吐、视物不清、错觉、胸闷等症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4]

参考文献

[1]龚慕辛,等.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2):183.

[2]战光绪,等.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62.

[3]鲁燕侠,等.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4):218.

[4]李莉,等.吴茱萸水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