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要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等功效。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血不足、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气虚血滞、浮肿尿少、半身不遂和痹痛麻木等症[1]。
【现代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非常广泛,不仅能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还能促进免疫因子的生成,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亦有增强作用[1,2]。
2.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 可明显提高某些病人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病毒在小鼠体内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也有提高作用[2]。
3.强心 黄芪皂苷注射液能增强心衰犬的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收缩性能,提高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1]。
4.保护心肌 能保护心肌细胞,一定程度上逆转心肌肥厚,预防心衰,这与拮抗血管紧张素Ⅱ所引起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能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
5.调节血压 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扩张血管,温和持久地降压,又能使休克动物的血压上升且保持稳定[1]。
6.保护神经 能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促进海马血管新生,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1]。
7.抗肿瘤 能直接抑制人红系白血病细胞、人肝癌细胞、人胃癌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等多种癌细胞的增殖,还能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肿瘤,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癌细胞凋亡[1]。
8.保肝 可通过多条途径实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如降低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肝脏的炎性反应和胶原沉积,保护肝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减少脂滴形成,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1,2]。
9.保护肾脏 黄芪皂苷和较高浓度的黄芪多糖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肾脏系膜细胞的增殖,治疗肾小球肾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激活与凝聚,改善肾功能硬化过程[1,2]。
10.保护胃黏膜、抗溃疡 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能抑制H+,K+-ATP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H+,K+-ATP酶mRNA表达,减少胃酸分泌,减弱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达到对胃黏膜的保护[1]。
11.抗氧化、抗衰老 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脏腑细胞凋亡,延缓衰老[1]。
12.降糖 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1,2]。
13.促进造血 对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细胞数下降也有明显的回升作用[2]。
14.改善血液流变学 对实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由异常降为正常,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2]。
15.抑菌、抗病毒 对炭疽杆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口腔炎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抑制作用[2]。
16.保护肺损伤 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MDA的生成,清除自由基,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减少白细胞的肺内扣押,而有效地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肺损伤[2]。
17.抗病毒性心肌炎 主要通过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增强实现的[3]。
18.抗骨质疏松 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疗效[1]。
19.抗血栓 对体外形成大鼠血凝块有明显溶解作用,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血栓素A2/PGI2比例,抗血栓形成[5]。
20.抗心肌缺血损伤 可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均得以良好的恢复,有显著扩冠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5]。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治疗Bchcet氏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肾动脉硬化症、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律失常、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3,4,5]。
【用量】内服:水煎10~15克,大剂量30~60克,入丸散或熬膏。
参考文献
[1]刘德丽,等.近5年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食品与药品,2014,16(1):68.
[2]王海霞,等.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学中的黄芪药理作用研究作用.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3:269.
[3]熊明彪.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70.
[4]左军,等.黄芪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14,31(1):111.
[5]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