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白矾

白矾是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味酸、涩,性寒。具有清热祛湿,杀虫止痒消炎作用;外用于湿疹、疥癣、亭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 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金葡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布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产黑素类杆菌、变异链球菌、产气夹膜杆菌、破伤风杆菌、淋病双球菌等均有较明显抑菌作用。对表皮癣菌、毛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高度敏感[1]

2.抗阴道滴虫 有明显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1]

3.抗癌 可促使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并分割包围癌组织,使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血管壁增厚,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并可产生明显的无菌性炎症,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聚集、癌组织呈灶状、片状坏死,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作用[1]

4.止血 对微血管的渗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但对小动脉及活动性出血效果不佳。其机制与明显促进小血管收缩及缩短凝血时间有关[1]

5.利胆 对大鼠十二指肠直接给药表明有明显的利胆作用[1]

6.消炎止泻 可从细胞中吸收水分,使细胞发生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症渗出物;可抑制小肠黏膜分泌而起止泻作用[2]

7.祛痰 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发生反射性呕吐,促进痰液排出[2]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脂血、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流行性腮腺炎、中耳炎、口疮、子宫颈炎、带状疱疹、腰椎骨质增生等[1]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克。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大剂量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肝肾损害、甚至死亡[2]

参考文献

[1]韩进庭.白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63.

[2]尤淑霞,等.白矾的基原考证及药理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