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芦荟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含有蒽醌苷、芦荟大黄素、蒽衍生物、芦荟苷、芦荟大黄素葡糖苷等。味苦,性寒。有清热、通便、杀虫之功。主治: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

【现代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 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加白介素含量,改善全身状况的作用[2]

2.镇静 具有安定神经和感觉器官神经的作用[2]

3.泻下 具有促进大肠蠕动功能。芦荟的致泻作用,主要通过芦荟所含的含蒽醌配糖体在肠管内放出大黄素,发挥泻下刺激作用[2]

4.抗菌 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

5.抗肿瘤 对S180实体瘤有一定抑瘤作用,对肝癌H22大鼠有延长寿命作用。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2]

6.抗生育 对雄性鼠性腺、精液有一定的影响,使雌性小鼠的妊娠率降低,畸胎率升高[2]

7.抗辐射 对受8.5Gyγ线照射小鼠有抗辐射损伤作用,对造血组织有保护作用[2]

8.抗溃疡 对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芦荟多糖有抑制胃黏膜对乙醇的吸收而起保护作用[2]

9.保肝 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引起小鼠肝损伤和氨基半乳糖引起谷丙转氯酶升高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3]

10.抗炎、促进创口愈合 抗炎活性成分为羟基肽酶和缓缴肽酶,给大鼠静脉注射羧基肽酶呈明显的镇痛作用,其缓激肽酶有降解体内缓激肽的活性,与血管紧张素共同发挥抗炎作用[3]

11.抗衰老 有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作用[3]

12.降糖 具有降血糖、消除因脂质过氧化所致血液和血管损伤等作用[2]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肿瘤、慢性支气管炎、肝脏损伤、痤疮、口腔溃疡、萎缩性鼻炎,用于护肤美容、烧伤、酒糟鼻、褥疮、中风便秘等疾病[2,4]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2~5克,不入汤剂。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可有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剂量过大引起中毒,亦有作为堕胎药服用而致中毒者。

参考文献

[1]龚苏晓.芦荟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3):153.

[2]华东,等.芦荟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中医药学报2005,33(5):54.

[3]吴春玲.芦荟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海峡医学,2004,16(1):92.

[4]熊辅信.现代中药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