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配药模式

一、中药配药模式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配药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药配药模式特色之一,虽具指导意义,但绝不是中药配药模式的全部,这是诸多临床医师的实践体验和感悟。例如,采用中西结合的辨病论治、对症治疗或审因论治;许多西医辨病、中药论治或审因论治的成功经验;大量专病专方、偏方验方各显特色,临床可以拿来即用,疗效毋庸质疑;现代医院80%以上的中成药是西医开出的,基本无错,如此种种,因为临床疗效是第一位的。所以,应该尊重临床用药实践“疗效第一”的原则。我们应该深刻理解陈可翼院士提出的“传统中医药只有确认多元化集成和发展的模式,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9]的原则,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原本中草药伟大的宝库应该为所有医者共享,包括中医和西医或其他医者,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医病源泉。就方剂配药模式而言,粗略总结归纳如图1。

图1 中药配药模式图解

从图1可见,民间寻药为原始的配药模式,属于试探性的“试赌”行为,只在基层医生或民间流传,当属初级配药模式。辨证论治可谓中医传统配药模式,限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假设为中级配药模式。微观中药西用是借助高科技技术,利用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医病,可为西医或所有医者应用,是对辨证论治的创新和发展,蕴藏着极大潜力,可为攻破难治病希望所在。组分配药或分子中药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的结果,分子中药学理论是由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王四旺教授2002年提出[43]。组分配药或分子中药,已经带来了诸多中药突破性创造发明,如青蒿素治疗疟疾、青黛中的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银杏叶提取物和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病、研制的主治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中药染料木素胶囊、从水蛭中分离获得具有显著活血化瘀作用的多肽成分,制备成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强力脉肽粉针剂等等[13,43],同时可以作为未来医学包括中医、西医期盼的医病高效、低毒新药开发的主要模式和最佳渠道。其特点为方便简捷,适用于所有医者和普通百姓,称得上高级配药模式。

对此,我们倡导微观中药西用模式,其简便易行,潜力巨大,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学科、任何医者。由于微观中药西用遵循循证医学思维,借用现代文献搜寻最佳现代药理作用中药配药组方,不但指导临床医病用药,更有望成为攻破难治病的配药模式,理当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