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药西用的优势

(三)微观中药西用的优势

微观中药西用新概念、新思维,可以引申中药对治疗绝大多数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均有优势。病理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慢性病,病变部位组织周围微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微血栓、微动脉内膜炎和血管狭窄等病理改变。西医常规只是单纯依赖抗生素消炎治疗,拟通过消除和抑制细菌以缓解局部炎症,欠缺针对局部组织微血管病理改变的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突显优势,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现代药理研究揭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等药理学作用。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可以调节血液成分,防止血小板聚集,还有改善微循环,解决血流异常的功效。亦有研究证实,相当多的中药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损伤的功效。抗血栓形成及改善血流变,在调节人体凝血机制、加快血栓溶解、机化、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等方面,有着可靠的疗效[31,32]。遗憾的是,中医有中医治病的一套理论,必须在患者表现有血瘀证方可给活血化瘀药,这是辨证论治的原则。作者认为中医理论有中医的道理,正如久病必瘀,与西医疾病病理发展演变过程非常吻合。但是现代医学研究,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现代慢性病早期或各期就伴有不同程度供血不佳,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内膜炎、微栓形成、微血管狭窄等血液循环障碍病理变化。按照微观中药西用新思维,对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现代慢性病无论早期、晚期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不能等待病变晚期依据血瘀证而加减,都是有利于疾病病理改善的,会提高疗效。

北京一家医院运用中药西用治疗结缔组织病30余年[33],收到较好疗效。他们总结出中药西用在治疗结缔组织病中的优势:①多靶点治疗;②抗炎,选用多个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汤剂和糖皮质激素有较大的协同作用,增加抗炎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从而减少激素的副作用;③免疫调节,主要是具有免疫抑制的中药和免疫调节的中药,这些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多是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激活免疫细胞、作用于细胞因子、调节一氧化氮水平及对基因转录环节的调控作用实现的;④抗感染,应用中药抗感染,无需用抗生素;⑤稳定期的治疗,以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再以中药的抗炎剂和免疫抑制剂替代免疫抑制剂作为稳定期的治疗,具有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患者稳定、生活质量更高的效果。中医西用模式临床疗效显著,优势凸显,从而得以广泛运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