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

麦角

为麦角菌科真菌麦角菌和小头麦角菌的干燥菌核。含麦角酸的酰胺类衍生物,麦角胺、麦角生碱、麦角新碱及麦角西碱,尚含脂肪油、维生素D2、组胺、乙酰胆碱、尿嘧啶、鸟苷等。味辛、微苦,性平,有毒。可收缩子宫,止血。用于产后子宫出血,促子宫复位,偏头痛。

【现代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 其作用与垂体后叶制剂相似,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作用强大而持久。对怀孕子宫更敏感,临产和新产后应用小量即有明显作用,甚至产生强直收缩[1]

2.强心、收缩血管 对心脏的作用不及对血管的作用强,但在心律慢到某种程度时,则有增强心收缩力的作用。大量麦角胺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坏疽形成。麦角胺对血管作用最强,麦角毒次之,而麦角新碱几乎不影响血压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麦角胺可使血管收缩,动脉搏动幅度减小,这可能与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有关[1]

3.镇静 麦角胺能增强巴比妥类、吗啡、美沙酮的镇静和催眠作用[1]

4.抗血管性痴呆 除作为血管扩张剂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外,还可减少反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及海马环路的损伤,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2]

5.促进肠蠕动 给小鼠连续灌胃数天麦角甾苷,可使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性蠕动增加[2]

【临床应用】

可用于脑及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可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还可用于止血,治疗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不止[1,2]

【用法用量】内服:制流浸膏,每次2~4毫升,一日6~8毫升,或制成浸剂、丸剂、针剂等分别使用。

【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症状是呕吐、腹泻、脉微弱、昏迷。慢性中毒见于服药过量,肝脏病和周围血管有病的都较敏感。

参考文献

[1]熊辅信.现代中药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367.

[2]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