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板蓝根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含靛苷、靛红、乙素、丙素和丁素。亦含植物性蛋白、树脂、糖类、芥子苷、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 有广谱抗生素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型脑膜炎球菌有抑菌作用,兼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4]

2.抗病毒 对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B3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单疱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肝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SARS的防治作用肯定。是公认的有较好抗病毒效果的少数中药之一[2,7]

3.抗内毒素 有抗大肠杆菌O3B4内毒素的作用,使内毒素活性降低,且破坏率高达99%[2,6]

4.调节免疫 可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结合,促进小鼠胸腺的发育和胸腺细胞的增殖,间接地维持胸腺微环境,促进T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细胞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又有抑制作用,提示有可能从板蓝根中获得免调节类药物[3,7]

5.抗肿瘤 可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及卵巢癌A27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梯度关系。具有诱导分化、降解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逆转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能力[2,6,7]

6.抗炎 对肉芽组织增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含有抗氧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所致的大鼠足趾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复方板蓝根制剂在治疗细菌性消化系统疾病,细菌性和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细菌性皮肤病均有一定的疗效[7,8]

7.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5,7]

8.解毒 能解藜芦毒,降低病死率[1]

【临床应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等,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单纯性疱疹性口炎、扁平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喉炎、复发性口疮、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及小儿肠炎、单纯疱疹、流行性眼结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非典型肺炎等。板蓝根还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痛风、尿路系统结石等疾病[2,4,6]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报道有突感胸闷、气促、口唇发绀、头顶部红色风团样皮疹、手指僵直、头晕厉害,还有过敏性体克、过敏致死亡、肾损害、多发性肉芽肿、溶血反应以及消化道出血等[6]

参考文献

[1]林丽娟.板蓝根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62.

[2]李楚源,等.板蓝根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3):51.

[3]赵丽.板蓝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河北中医,2010,32(7):1059.

[4]窦传斌.板蓝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3):32.

[5]黄家娣.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97.

[6]彭爱红.板蓝根药理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3.

[7]赵颖.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概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8]文飞翔.板蓝根抗炎活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药理机制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