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主要为香豆素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味辛,性温。具有散风祛痛、排脓消肿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菌、抗真菌 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

2.解热、消炎 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功能[1]

3.解痉和止痛 具有舒张动脉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变血液性质、止痛的作用,擅治各种疼痛;能显著升高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的β2内啡肽、NO含量,激活内源性镇痛机制,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由川芎白芷等配伍组成的复方白芷胶囊,可预防心肌梗死、脑梗塞等高血压并发症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1,2,3]

4.止血 水溶性成分有明显止血作用[1]

5.降压 有效成分异欧前胡素和印度前胡素对猫有降血压作用[1]

6.抑制黑素 对黑素细胞和黑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作用,为白芷治疗色素性疾病阐明了机制[3]

7.光敏 白芷中富含香豆素等成分,其中线型呋喃香豆素具有光敏作用[1]

8.抗肿瘤 可抑制毒激素-L诱导的脂肪分解反应,从而阻遏肿痛恶病质的发生发展;白芷中麦角固醇过氧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1,3]

9.促进细胞生长 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仓鼠肺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ADP对体外培养的CHL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3]

10.排脓生肌 白芷具有显著止痛、排脓、生肌功能[4]

【临床应用】

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鼻塞、白癜风、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症;用于眉棱骨痛、齿痛;用于疮疡肿痛、肿瘤、妇女白带;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1,3]。用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取得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参考文献

[1]何开家,等.白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3):59.

[2]王玉文.白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7:28.

[3]吴媛媛,等.白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25.

[4]李乾构,等.中医胃肠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