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含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鞣质及酚类化合物、黄酮、甾体、多糖等。味苦、酸,性寒。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现代药理作用】

1.止血 可使凝血时间、出血时间明显缩短[1]

2.治烫伤 外用炒地榆粉治疗兔或狗热水致Ⅱ、Ⅲ度烫伤有一定疗效,创面渗出少,比较干燥,而且感染与死亡均较少[2]

3.止泻 对腹泻有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肠推进运动。还发现能减轻乙醇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2]

4.促消化 能显著增加蛋白质的消化[2]

5.对心脏双向调节 低浓度煎剂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频率减慢,心脏排出量增加,高浓度则抑制[2]

6.止吐:具有止吐作用[2]

7.抑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以及白喉、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人型结核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于某些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

【临床应用】

用于结核性脓疡、慢性骨髓炎、小儿肠伤寒、湿疹等皮肤病、更年期宫血、痈疮等[2]。还用于烧伤、各种止血、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菌痢等治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6~10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掺。

参考文献

[1]张向阳,等.地榆炭的研究进展.环球中医药,2014,7(2):158.

[2]金美花.地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