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蜂毒是蜜蜂毒囊内的毒液。含蜂毒素、蜂毒明肽和多肽,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酸和碱-性磷酸酶,含卵磷脂。还含有组胺、胆碱、甘油、氨基酸等。味辛、苦,性平。有祛风止痛,平喘消瘿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甲状腺肿等。
【现代药理作用】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增加,起到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具有类激素样作用,而不具激素不良反应[1,2]。
2.镇静、抗炎、镇痛 镇痛强度为吗啡的40%,是安替比林的68倍,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亦较长[1,2]。
3.抑制神经系统 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内兴奋传导阻滞[2]。
4.抗菌、抗病毒 抗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增强磺胺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效力。抑制HIV复制,降低病毒的感染力[2,4]。
5.抗心律失常 小剂量蜂毒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消除动物因电刺激和毒毛旋花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2]。
6.抗凝 具有溶血和抗凝血作用,还具降低血栓素的功效,在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缓解关节症状。褐蜂毒具有激活纤溶系统作用,其机制在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增加,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增加[2,3]。
7.抗肿瘤 对某些实验性动物肿瘤具有抑制作用,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蜂毒的阻抑,其氧化供能过程遭受破坏,导致肿瘤组织的生长受抑制[2]。
8.抗辐射 辐射防护效应主要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增强机体抗辐射作用[2]。
9.致畸、致突变 蜂毒肽为蜂毒除掉致敏、致痛成分而保留抗炎作用的多肽类物质[2]。
10.抑制胃液分泌 抑制胃动力和胃液分泌,有抗肝纤维化和吸收肝纤维化作用[1,3]。
11.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可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1]。
12.免疫抑制 对免疫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3]。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神经痛、肿瘤等。近年来国外有用于治疗艾滋病。还可以治疗红斑性狼疮、硬皮病、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舒缩性鼻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牛皮癣、遗尿、痛风、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白塞病等疾病[2,4]。
【用量】蜂毒注射液肌注:0.5mg/次,1~2次/日。
【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过敏或全身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蛋白尿。糖尿病、结核病、先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性病、儿童老年人等不宜用[1,3]。
参考文献
[1]熊辅信.中药现代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855.
[2]卫应,等.蜂毒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及开发现状.中国医药学杂志,2000,20(11):682.
[3]黎遵列,等.蜂毒的药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63.
[4]度航行,等.蜂毒及其主要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