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的贝壳。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味咸、涩,性凉。能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现代药理作用】
1.保肝 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
2.增强免疫 明显提高病毒感染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1]。
3.抗肿瘤 能有效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活动,出现亚G1期细胞,细胞进入凋亡现象。表明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1]。
4.延缓衰老 能延缓去卵巢大鼠脑衰老[1]。
5.降糖 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血糖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1]。
6.抗氧化 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防止因血管内皮损伤而引起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
7.防治骨质疏松 可以有效防治泼尼松引起的骨代谢紊乱,可提高大鼠骨钙、骨磷、骨锌、骨铁含量,使血钙恢复正常[1]。
8.镇静、镇痛、抗惊厥 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抗惊厥和明显的镇痛作用[2]。
9.抗溃疡 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有预防作用,煅制后明显提高抗实验性胃溃疡活性[3]。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失眠、慢性中耳炎、小儿多汗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小儿遗尿、癫痫等[1,2]。还用于高脂血、心律失常、急慢性胆囊炎、骨质疏松、甲亢等[3]。用于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参考文献
[1]冯丽,等.牡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11,28(1):114.
[2]张志军.龙骨与牡蜗的药理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4):5.
[3]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