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苦参子)

鸦胆子(苦参子)

为苦本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杀虫、腐蚀赘疣的功效。适用于热毒之痢疾,外用治疗鸡眼、寻常疣等[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肿瘤 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对处于G0、G1、G2、S、M不同周期的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能抗细胞增殖和破坏肿瘤细胞生物膜结构[1]

2.抗阿米巴 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对阿米巴痢疾有治疗作用[1]

3.抗溃疡 可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阿司匹林所致小鼠胃溃疡、小鼠束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并对氨水所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抑制作用[1]

4.降脂 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沙鼠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水平,提高脂蛋白脂肪酶活性[1]

5.增强免疫 对小鼠脾重、溶血空斑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钴60照射后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1]

6.降低颅内压 具有较强的拮抗硝普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的作用,口服也有轻度的拮抗作用,可使肺癌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症状缓解[2]

7.抗炎、抑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阴道滴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镇痛、止痒、抗炎作用[2]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胃溃疡、子宫内膜异位症、尖锐湿疣、阿米巴痢疾、疟疾、滴虫性或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丝虫病、鸡眼、手足癣、脱肛、皮肤感染、便下脓血、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等[1,2]

【用法用量】内服:以桂圆肉包或胶囊装后吞服,5~20粒/次,3次/日。外用:捣敷。

【不良反应】毒性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胃肠道充血出血、肝脏充血和脂肪变,肾脏亦充血和变性。严重时出现昏睡和惊厥及至死亡。长时间给药,有蓄积毒性[1]

参考文献

[1]王奇,等.鸦胆子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海峡药学,2012,24(1):48.

[2]石修璞,等.鸦胆子油的研究进展.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