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为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主要成分是萜类。含甘松醇、白芷素等。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安神等功效,具有镇静、抗癫痛、抗抑郁、促神经生长、改善认知能力、保护心肌细胞、降血压、抑菌与抗疟、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现代药理作用】
1.镇静、抗癫痫、抗惊厥 能有效延长大鼠惊厥潜伏期,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降低癫痫性发作程度,减少癫痫发作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中枢抑制作用和镇痛作用[1]。
2.促进神经生长、改善认知能力 促进神经生长,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是老年痴呆者的记忆恢复剂[2]。
3.抗抑郁、抗帕金森症 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6-羟多巴胺诱导大鼠帕金森症模型的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纤维几乎全部受损,而匙叶甘松作为抗氧化剂和生物胺增强剂,能增加纤维密度,改善帕金森症[2]。
4.抗心律失常 对钠离子通道有加速失活与抑制激活的作用,且膜电位越低,对钠通道阻滞越强,提示临床可用于因心肌缺血导致膜电位降低而诱发的心律失常[1]。
5.降糖、降脂 可明显降低大鼠的血糖值,改善血脂代谢[1]。
6.保护胃黏膜、抗溃疡 能有效预防乙醇所致的急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并且有较好的促肠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局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胃酸分泌有关,以及挥发油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1]。
7.降压 具有降血压作用[1]。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治疗病窦综合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癫痫、肠胃疾病、胆道蛔虫症、阴道炎、急性腰扭伤、口腔溃疡等[1,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参考文献
[1]袁捷,等.中药甘松研究概况.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6:57.
[2]耿晓萍.甘松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