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含牛蒡苷,牛蒡酚,脂肪油等。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和疮疡肿毒[1]

【现代药理作用】

1.抗炎 可减少结肠病变部位的免疫因子、IL-6和TNF-α,可改善由DSS诱导的黏膜水肿、黏膜下层的腐蚀、溃烂、炎症因子的渗透和结肠损伤[1]

2.抗肿瘤 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小鼠肉瘤S180细胞有抗肿瘤强度,在体内试验中显示苷元是牛蒡子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1]

3.保护糖尿病肾 能降低大鼠肾皮质蛋白激酶C活性,可能为保护肾脏功能机制之一。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细胞内蛋白非酶糖基化。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值得肯定[1,2]

4.抗菌、抗病毒 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对甲1型流感病毒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1,2]

5.降糖、降脂 具有很好的降糖、调节血脂代谢作用,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2]

6.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牛蒡子复方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

7.镇咳祛痰 牛蒡苷和牛蒡苷元是牛蒡子止咳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2]

【临床应用】

多用于感冒、肺部感染性疾患、急性咽喉肿痛、急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各类鼻炎、鼻窦炎、腮腺炎、小儿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猩红热等。还可用于神经病变,用于周围性神经麻痹、便秘、急性乳腺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患[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参考文献

[1]鲍雯雯,等.牛蒡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45.

[2]张晓娟,等.牛蒡子的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13,3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