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2025年08月10日
白茅根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1]。含三萜类化合物,白茅素。味甘,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吐血淋病、小便不利、急性肾炎、水肿和黄疸等[1]。
【现代药理作用】
1.止血 有促进凝血酶生成的作用,可以抑制肝病出血倾向并治疗先天性Ⅳ,Ⅶ,Ⅹ因子缺乏性疾病;加速凝血过程,促进血原酶的形成,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1,2]。
2.利尿 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切断肾周围神经,其利尿作用丧失;也有人认为与其所含的丰富钾盐有关[1,2]。
3.抗菌 对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1,2]。
4.抗肝炎 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能力,对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率有显著效果[1]。
5.镇痛与抗炎 动物实验能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证实具有镇痛作用;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后足跖肿胀反应,加速炎症反应的消退[1]。
6.增强免疫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加强效应,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提高小鼠Th细胞数,促进IL-2的产生,从而增强整体免疫功能[2]。
【临床应用】
多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肠癌,亦可用治肺、膀胱、鼻咽部肿瘤。治疗淋证及血尿、尿道感染,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发者、过敏性紫癜、巩膜炎、麻疹、口腔炎、红肿关节炎、乳糜尿等[1]。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50~200克。
参考文献
[1]焦坤,等.白茅根研究概况.江苏中医药,2008,40(1):91.
[2]刘荣华,等.白茅根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