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广豆根的根。含苦参碱、臭豆碱、槐果碱;黄酮类,槐酮、紫檀素、红车轴草根苷等。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咽喉、消肿止痛。主治:喉痹、喉风、喉痈、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现代药理作用】
1.抗肿瘤 对人食管癌细胞株及肝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使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降低有丝分裂指数和线粒体代谢活性,抑制癌细胞增殖[1]。
2.抗炎 对急性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可使抗坏血酸含量降低[1]。
3.抑菌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
4.抗氧化 能清除羟自由基,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消除酵母多糖诱导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H2O2。醇提物能对抗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对超氧阴离子也具有清除能力[1]。
5.抗脑缺血 氧化苦参碱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弱MPO活性,降低组织中COX-2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
6.增强免疫 山豆根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山豆根多糖可提高脾脏指数[1]。
7.抗肝损伤 山豆根碱具有显著的保肝降酶活性,能防治多种肝病引起的肝功能损害[2]。
8.抗溃疡 山豆根醇提水不溶部分能抑制胃液分泌,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醋酸性溃疡等均有显著效果,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槐定和槐酮具有很强的抗胃溃疡作用与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异戊烯查耳酮有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异戊烯黄烷酮具有抗溃疡活性[2]。
9.降脂 能显著降低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血清甘油三酯,升高HDL水平,降低血黏度,使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改善[2]。
【临床应用】
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病毒性肝炎,肿瘤,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脱发,预防腮腺炎[3]。还可用于溃疡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煎洗漱或捣敷。
参考文献
[1]徐洁,等.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2428.
[2]何晓艳,等.山豆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南药学,2011,9(7):525.
[3]张红燕,等.山豆根临床应用及毒性反应概述.西部中医药,2013,26(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