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

豨莶

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毛梗豨莶的地上干燥部分。主要含萜和苷类。味苦、辛,性寒,小毒。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功效。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现代药理作用】

1.抗炎 对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减轻局部关节组织的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并有较好镇痛作用,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2]

2.抗血栓 抗血栓组分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1]

3.改善微循环及止痒 具有改善微循环及止痒的作用[1]

4.抑制免疫 具有抑制速发型超敏反应,对免疫反应导致的组胺释放有中度抑制作用[1]

5.抑制宫颈癌 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体外抑制效应[1]

6.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促修复作用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1]

7.降压 动物实验有降低血压作用。

8.抗风湿 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而达到抗风湿作用[2]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高血压、脑血管病等[2]

【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每天30~60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参考文献

[1]张超,等.豨莶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11,15(3):274.

[2]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