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含碱,贝母丁碱、贝母芬碱、贝母辛碱、贝母定碱。亦含贝母醇。味苦,性寒。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功效。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现代药理作用】
1.镇静、止咳、平喘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有明显的镇咳、祛痰、镇静作用[1]。
2.降压 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2]。
3.抑制心脏 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但有增加心率和冠脉流量的作用[1]。
4.解痉 具有阿托品样作用,抑制肠蠕动。
5.兴奋子宫 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紧张度加大,甚至处于痉挛状态[1]。
6.抗炎、镇痛 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抑制作用[2]。
7.抗凝血 明显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轻度延长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
8.溶石 对以胆固醇为主的人胆结石有溶石作用[2]。
9.抗溃疡 具有显著的抗溃疡和镇痛作用[2]。
10.止泻 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或炎症介质的合成、释放,或对抗炎症介质的泻下作用,产生止泻效果[2]。
11.抗菌 对幽门螺杆菌、卡他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是有效的细菌耐药逆转剂[2]。
12.抗肿瘤 抑制三种人骨髓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NB4,U937)增殖,显著提高LM2癌细胞凋亡率[2]。
【临床应用】
用于甲状腺肿大、上呼吸道感染、咳喘痰多、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系结石、腹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腺炎、肿瘤、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2]。
【用量】内服:水煎5~10克。或入丸、散。
参考文献
[1]夏继成.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38.
[2]张明发,等.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上海医药,2007,28(1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