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土黄连)
白屈菜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含有白屈菜碱、原阿片碱、黄酮类和多量维生素。味苦,性凉,有毒。有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等功能。临床上多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现代药理作用】
1.镇痛、镇静 对小白鼠自发性活动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且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具有一定中枢抑制和显著的镇痛作用[1]。
2.抑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真菌有抑制作用[1,2]。
3.抗肿瘤 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抗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可以下调MCF-7Taxol细胞中MDR1转录水平,抑制P糖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糖蛋白的含量,能有效地诱导BGC823细胞凋亡[1,2]。
4.抗纤维化 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间接抑制腹腔间皮细胞产生的纤维化。具有抗化学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并促进肝组织的康复[1,2]。
5.抑制支气管平滑肌 对大鼠ASMCs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性。对体内外支气管痉挛模型有抑制作用,是有开发前景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1]。
6.保护心脏 可逆转葡萄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对高糖环境中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1]。
7.抗炎 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能的机制是CHE相关的抑制渗出液的释放/生成和通过COX-2调节的前列腺素E2。可以强有力的抑制NO和TNF-α分泌[2]。
8.杀虫 在短时间、低浓度下能杀灭水体中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杀灭钉螺的作用[2]。
【临床应用】
用于肝炎、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2]。
【用量】内服:水煎1.5~6克。外用:捣汁涂。
参考文献
[1]才玉婷,等.白屈菜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2):57.
[2]王培卿,等.白屈菜红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