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大麻仁、麻子仁)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含油酸、葡萄糖醛酸、甾醇、卵磷脂及维生素E2、维生素B1等。味甘,性平。可润燥、滑肠、通淋、活血。主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等。
【现代药理作用】
1.抗溃疡 能明显抑制盐酸性胃溃疡形成,抑制吲哚美辛-乙醇性胃溃疡的形成,抑制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形成[1]。
2.保护心肌 能够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后再灌注所导致的心室纤维颤动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大鼠心机缺血后的心功能,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心肌张力,显示出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良好的保护作用[1]。
3.调节脂质代谢 明显降低血清CHOL、TC、TG、LDL和LPO含量;升高HDL,并可减轻动脉壁内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病变程度,延缓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1]。
4.抑制血小板聚集 能明显抑制胆固醇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1]。
5.降压 可降低血压[1]。
6.抗氧化 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且与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1]。
7.抗衰老 可通过抗氧化和免疫调节而产生抗衰老作用[1]。
8.镇静、镇痛、抗惊厥 可增强和延长镇痛作用时间,延长环已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和入睡时间,并能抑制电刺激足底引起的小鼠激怒行为,抗惊厥、降低动物体温及影响动物辨别性逃避反应[1]。
9.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 能提高大脑的乙酰胆碱水平和降低其更新率,进而抑制老年痴呆的进程[1]。
10.免疫调节 具有增强抗疲劳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1]。
11.抗炎镇痛 能够改变异位性皮炎患者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的脂肪酸谱,升高血液中必需脂肪酸、亚麻酸、а-亚麻酸、ω-亚麻酸水平,显著改善皮肤干燥、瘙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显著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1,2]。
12.缓泻 能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减少大肠吸收水分,增泻下作用。因其含脂肪油较多,故为润滑性泻药[2]。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便秘、泛发型神经性皮炎、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治骨髓风毒作痛、骨节烦疼[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炸油涂。
【不良反应】轻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出现四肢麻木、烦躁不安,重度中毒时可发生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血压下降、昏睡以至昏迷、抽搐等[2]。
参考文献
[1]贺海波,等.火麻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56.
[2]张明发,等.火麻仁药理研究进展.上海医药,2008,29(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