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药西用前景看好

(三)微观中药西用前景看好

陈可冀院士曾阐述[40]:“虽然,中药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试验,但也并没有给阐明中药药效机制提供足够的可用信息,规范化的、可供所有医务工作者遵循的临床应用中药规律更不多见。”辨证论治一统中药配药两千年不变,却被西医三百余年的历史占据主流,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应该看到,过去我们之所以守着中药这个“宝库”而没有突破,反倒让“外国中药”占领国内市场,主要是因为不愿兼容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更谈不到融合而创建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像德国医师研究中药复方,既没有遵循中药理论,也没有执意去找先导化合物,最后上临床的仍然是个复方提取物。按理,他们的基础远不如我们,我们比他们容易掌握中医理论。但是,当今在任何利用复方问题上,他们胜过我们,就是因为他们的“框框”少[41]。这就是思维和观念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人类社会无论是经济、科学、文化诸领域,妨碍其发展和进步的最难过的“槛”就是人的“观念”。人的观念落后是一切科学领域发展和进步的大敌。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了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生理病理的影响,更符合辨病论治的定位与定性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有效部位、组分、成分的配伍,因其集中了针对疾病靶点明确、效果显着的药物,进而在治疗“疾病”的指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辨证汤药[42]。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充分利用。据江苏网2014年9月23日讯,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穆拉德博士,关于对中药西药化在中国的合作开发报告,认为“中药西用”前景广阔。中药西用是必然的趋势,是中药发展的需要,可以为中药注入新的活力[3],我们要坚定信念,深入探索,寻出一条新路。微观中药西用作为中药配药模式的一种创新[44],融合了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相关理论的新诊疗理念,直接引用具有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组方,由于省去辩证,将会提高西医使用中药的兴趣。作为普及中药的便捷方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45]

遵循李嘉诚名言:“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至此,诸多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阐明两大医疗体系,已经开始从治病的最关键环节“选择配药的模式”作为突破口,折射出“微观中药西用”有望成为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