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益母草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的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类、二萜类、苯丙醇苷、挥发油、环形多肽等。味辛、微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瘀痛、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的治疗。

【现代药理作用】

1.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 能增加子宫张力,有一定的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子宫在正常状态下用药引起子宫兴奋收缩,而痉挛状态时用药则引起松弛[1]

2.利尿 具有利尿作用。

3.降压 可以降血压。

4.兴奋呼吸中枢 能使其呼吸振幅增大,频率增快。

5.抑菌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4]

6.抗血小板聚集 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部分、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部分、黏度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延长复钙时间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1]

7.改善微循环 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高脂血症,扩张微小血管,改善微循环,具有显著的改善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也能改善子宫-卵巢的微循环[1,3]

8.强心,增加冠脉血流 由于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1,3]

8.提高免疫力 促进淋巴微循环及T淋巴细胞增殖[1]

9.抗炎、镇痛 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益母草可通过抑制子宫痉挛而起到抗炎、降低子宫平滑肌PGE2含量及升高体内孕激素水平等作用[1]

10.促阴道上皮增生 能引起小白鼠阴道上皮增生、角化,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3]

【临床应用】

益母草为妇科常用药。可以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治疗月经期偏头痛、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良性病变、因产后宫缩不良等,治疗高黏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冠心病、左心衰竭、脑梗死,治疗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还可用于性冷淡、黄褐斑、痤疮等疾病的治疗及面部美容[2]

【用量】内服:水煎10~30克,大量可用100~12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参考文献

[1]赵彩霞,等.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临床误诊误治,2011,24(2):82.

[2]陈刘庆.益母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41.

[3]顾月丽,等.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320.

[4]张英,等.中药益母草中黄酮抑菌作用的微量量热法研究.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