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黄藤、黄藤木)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及根茎、叶和花。含有环氧二萜类、三萜类和雷公藤碱、红素、内酯等。味苦、辛,性凉,有大毒。有祛风止痛,杀虫解毒功效。治风湿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等。
【现代药理作用】
1.抗排斥反应 可以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与环孢霉素合用效果更好[1]。
2.抗生育 可选择性作用于睾丸生精细胞,抑制精子变态和成熟,或使附睾精子停止活动,抑制附睾精核蛋白的生物合成[1]。
3.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促进肾上皮质束状带细胞增生和分泌皮质酮;促进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合成和分泌ACTH;促进下丘脑室旁核细胞C-fos癌基因表达C-fos蛋白,因而可调节特定目的基因如CRH的转录。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2]。
4.免疫抑制和调节 能全面作用于淋巴细胞而抑制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渗出、抑制或对抗各类炎症介质,以及抗凝、抗栓塞等减少组织损伤作用。能抑制滑膜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滑膜细胞的增殖。有效地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从而延长皮肤移植的存活期[3,4,5]。
5.抗炎 本身有直接的抗炎作用,可以明显地抑制炎性反应时前列腺素的释放、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血小板的集中,以及炎性后期纤维的增生[3]。
6.镇痛 动物实验证实有强烈的镇痛作用[4]。
7.抗肿瘤 通过烷化作用抑制细胞DNA的合成,从而对癌细胞产生抑制,还可以抑制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研究发现,能抑制乳癌和胃癌细胞系集落的形成。对15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试验发现对人乳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和肾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卵巢癌细胞[2,3,5]。
8.一氧化氮(NO)的代谢 NO对免疫系统有双重作用,既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参与分子,又可由于过量导致组织损害。甲素对多种涉及NO产生过多,同时伴有免疫反应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2]。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100%。治疗红斑狼疮、肾病等结缔组织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重型支气管哮喘、春季结膜炎等[3]。还可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治疗。
【用量】内服:水煎15~20克。
【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肝肾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334.
[2]韦登明,等.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和毒理病理学研究进展.中药材,2003,26(12):894.
[3]张小蒙.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临床合理用药,2012,5(20):180.
[4]刘佩岩,等.雷公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北方药学,2013,10(1):46.
[5]胡攀勇,等.雷公藤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