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含有麻黄碱、有鞣质、黄酮苷、糊精、纤维素、葡萄糖等糖类化合物以及草酸、柠檬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类和微量元素。味辛、微苦,性温。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主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现代药理作用】
1.兴奋中枢 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振奋精神[1,2]。
2.兴奋心脏 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1,3]。
3.扩张血管 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1,3]。
4.拟肾上腺素的作用 具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能够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而发挥升高血压的作用,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其升压作用缓慢而持久[1,3]。
5.调节平滑肌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使排尿次数减少,足够量产生尿潴留,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有增加代谢的作用[1,2]。
6.解热、抗病毒 具有解热,抗病毒作用,能诱发出汗[1,2]。
7.镇咳、祛痰、平喘 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1,2]。
8.兴奋骨骼肌 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2]。
9.利尿 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3]。
10.抗凝 有抗凝血,抗高纤溶,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3,5]。
11.抗癌 抑瘤效果与阿霉素作用相当[3,5]。
12.免疫抑制 能通过抑制脾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过敏症有治疗潜力[3]。
13.抗氧化 可清除氧自由基[3]。
14.抗炎 对正常小鼠及肾上腺切除小鼠的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5]。
15.抗过敏 有抑制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的作用[5]。
16.抗菌、抗病毒 对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有抑制作用[5]。
【临床应用】
用于内科咳喘、感冒、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百日咳、低血压、心律失常、中风病、黄疸病、肾炎、腹泻、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眼科、鼻炎、鼻窦炎、关节肌肉疾病,用于外科、伤科及风湿疾病治疗[4,5]。
【用量】内服:水煎1.5~9克。或入丸、散[4]。
【不良反应】过量时,常会发生心跳加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失眠等副作用。心脏病患者均忌服,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慎用[4]。
参考文献
[1]熊辅信.中药现代研究荟萃.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786.
[2]吴雪荣.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73.
[3]李佳莲,等.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医,2012,14(7):21.
[4]范媛,等.麻黄的临床应用.现代中医药,2013,33(1):52.
[5]周秋丽,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