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四、结语

亚洲文明对话会促进亚洲文明的传播,也会加快中国的发展。基于“多元逻辑”的亚洲文明对话可以达成“多元共识”,并在经验交流中形成“发展共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突出“先建秩序、再谋发展”“先谈认同、再谈合作”“先谈他利、再谈共赢”的实践理念。亚洲文明对话需要通过对话的常态机制来践行这一基本理念。同时,亚洲文明对话的推进需要区分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中的对话与文化艺术对话,民间的文化艺术对话会让亚洲文明对话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有益的效果。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在历史长河中从来就没有中止过,亚洲各文明之间需要加强对话和交流、互相借鉴有益经验、合作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寻求快速发展与共同进步之路。

【注释】

[1]本文为孟建与于嵩昕合作,原文发表于《现代传播》2016年第7期。本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1 &ZD027)的研究成果。

[2][英]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3]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4]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载《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5]Robert T.Craig,“Communication Theory as a Field“,Communication Theory,1999(2),pp.119-161.

[6][日]西川直子:《克里斯托娃:多元逻辑》,王青、陈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7]许国璋:《文明和文化——西方文化史选读讲演之二》,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8][美]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9]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载《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10]许国璋:《文明和文化——西方文化史选读讲演之二》,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4、152页。

[12][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13][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14]《〈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全文)》,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 com.cn/GB/1026/15598619.html。

[15]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载《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16][英]赫伯特·威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6页。

[17]Francis Fukuyama,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 l Decay:From the Ind 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Kindle Edition],Farrar,Straus and Giroux(New York),2014,p.11.

[18][俄]凯费利:《文化与文明》,黄德兴译,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第8期。

[19][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蔡江浓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同上书,第4页。

[20][英]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6页。

[21][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77页。

[22]《习近平:强化互联网思维 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 com//zgjx/2014-08/19/c_133566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