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的交流是对外传播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是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深层次交流,也是弱化“政治性”或“隐含政治性”的交流,是国际政治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塞缪尔·亨廷顿曾强调文明冲突的重要影响,尽管已饱受批判[65],但其的确呈现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在世界各国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今天,推动文化、文明的交流不仅有利于经济、政治层面的交流,也有利于营造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文化与文明交流的理念是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足于推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从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去审视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和文明问题,并涉及价值、共识等相关方面。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66],这是他对文明交流的基本态度。对于文明交流的作用,习近平说,“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67]。文明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明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提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68]。“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需要在经济共同繁荣、政治互相包容的同时,不断促进文明间和文化间的交流,寻求价值理念的共识。
推动文化、文明交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约瑟夫·奈认为,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69]。在我国的对外传播思想中,软实力主要侧重于文化软实力。如何通过文化和文明的交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关注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70],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要求对外传播及国际政治传播必须重视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71],在交流中汲取其他文化的营养,是提升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需要主动向世界传播我国的文化。习近平提出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72]。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传播主体采取适当的传播策略,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以增进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这是在文化价值理念方面取得共识的基础。
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他提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3]。近现代的中国文化曾与西方文化有过激烈的交锋,当代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这为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但是,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认知。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国内社会文化中形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推向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与文明交流中;它也有助于保持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正确方向,避免过于抵制或屈从于西方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