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闻发布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图景

一、中国特色新闻发布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图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决断,蕴涵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时代迎来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新时代中国仍然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4]。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工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深入开展新时代外交布局,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世界需要听到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5]。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的奋起直追,改革开放40年的跨越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如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发布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与世界的需要互相增加,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论阐述。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同,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更为稳定、友好、合作的国际环境。“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仍未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有待扭转。近年来,我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中国领导人的执政风范和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认同,但是“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威胁论”等噪声杂音依然存在,我国的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塑”并非“自塑”,在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中仍处于较为弱势地位,我国对外传播整体水平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不相称,传播规模、话语体系、渠道范围、沟通方法的构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今的世界,矛盾冲突的激荡、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对立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立场如何表达,中国的价值如何传递,中国的形象如何塑造,对于中国来说更加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要论断的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到新的历史起点,为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