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2025年09月26日
四、结语
新媒体文化正以速不可挡之势袭向人类的日常生活,它是关于人类个体“生活”的文化,它反映人类个体的生存状态,它远离宏大与超验,它使文化回归于人本身,使个体价值得以体现,人人皆在网中,人人都是织网者;人人皆是媒体,人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即新媒体使每个人的存在意义化,“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有意义,符号不断被创造,新的话语不断流行,新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8]。可以说,新媒体文化正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建构着一种新型的文化。当然,面对人类一种崭新文化的建构,也必须呈现一个完善的过程,也必然会存在某些的误区。诸如,这种新媒体文化能够安顿好人类的精神世界吗?它会不会使人类陷入亲手所织的网中并为之所困?人们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会不会使这种新媒体文化缺乏“韧性”、缺乏“纵深”?如果是,我们如何来加以弥补,加以重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深地思考、好好地去探究。
【注释】
[1]本文为孟建与祁林合作,原文发表于《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6期。
[2]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3][美]N.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4]熊澄宇、金兼斌:《新媒体研究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5][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8页。
[6]胡咏:《众声喧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9页。
[8][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