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的现实环境

(一)对外传播的现实环境

中国对外传播的现实环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迫切地需要中国声音;二是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仍旧存在;三是中国对外传播核心能力建设,特别是有效传播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中国在世界的发声越来越频繁,影响力也日见其大;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中国殖民论”等唱衰中国的声音仍旧不减。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同时迫切地需要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如今,在西方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兴起不断更新自己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技巧的同时,我们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早在2009年,我国就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把官方媒体的传播能力建设纳入重要的战略规划并予以推进。在国家强大政策的支持下,担负对外传播主要责任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官媒在硬件方面得到了大范围的提升,覆盖面更广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中国声音传到各地。“目前,新华社海外分社已达170多个,驻外机构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央电视台开播了9个国际频道,成为全球唯一用中、英、法、西班牙、俄、阿拉伯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播出的电视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4种语言对外播出,是全球语种最多的媒体机构。”[6]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规模的扩大和硬件的提升并不能全面代表传播能力的有效性,“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传播效果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即如何让中国声音传递的响亮有效,我们必须首先要深入分析目前中国对外传播运作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