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外传播思想回顾

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外传播思想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并将其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每届领导人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传播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

早在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邓小平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报告中提到,“恢复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7]。他高度重视我国对外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坚持党性原则。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8]。(2)坚持对外开放。“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9](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10]。(4)邓小平强调,处理国家间关系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11]。(5)对于我国,国际交往的目的在于“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一心一意地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2]。邓小平的对外传播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之后几代领导人的对外传播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传播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坚持党的指导方针。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13]。(2)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中国需要全面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14],同时,要“继续向世界说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15]。(3)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16](4)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有一个包括国际舆论环境在内的良好国际环境。”[17](5)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认识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很不同”[18]。(6)多部门协调的对外传播机制。“不仅新闻出版部门,而且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涉外部门,都要注意向国外介绍我国。”[19](7)努力掌控话语权。“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20](8)重视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江泽民强调,要“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21],他首次针对互联网提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22]

胡锦涛进一步推进了对外传播思想的发展。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23](2)充分认识国际舆论形势的复杂性。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24]。(3)维护国家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他提出,要“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25]。(4)加强文化与文明的交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他提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26],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27],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28],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9]。(5)建立现代新闻发布制度。他提出“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30],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31]。(6)建立现代传播体系。胡锦涛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媒介技术的革命,他提出,“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32],而且,他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提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33]

三代领导人的对外传播思想一脉相承,并随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革新,这为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