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警务热点词汇的变化趋势

(四)几组警务热点词汇的变化趋势

与“警察”相关的微博热词并非一成不变。从这些词的变动当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趋势。

1.“违法”V S“执法”

在2014年11月之前,公众对“违法”和“执法”的关注度是大体接近的。但是,这一情况在2015年之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对于“违法”而言,公众对“执法”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如图10所示)。2016年5月,北京雷洋案发生之后,公众对“执法”的关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2015年以后,公众对警察“执法”的关注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的话,雷洋案的发生,无疑对警察的形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长期来看,这一事件可能会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造成深刻的影响。

图10 “违法”“执法”的关注度对比

2.“视频”Vs“媒体”

“视频”一词的词频在过去的三年中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2015年5月,黑龙江庆安事件视频公布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当月的警察相关微博话题中对“视频”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一月中,一则新疆帅气警察自拍上传的“手指舞”视频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然而,即使剔除这些特殊事件,公众对“视频”关注度的持续上升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将公众对“视频”的关注度与“媒体”或“记者”进行对比,则这种变化尤为显著,如下图11所示。

与“视频”相比,公众在对“警察”相关信息的关注中,对“媒体”或“记者”的关注度在过去的三年中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方面可能来自信息源的变化,即公众从媒体中得到的对“警察”的感知并没有显著变化,但是从身边(自拍视频)或网络(私媒体视频)中得到的信息量大幅度上升了;另一方面可能来自表达方式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不断强大和普及,公众上传和接收视频的意愿得到了不断的强化。

图11 “视频”“媒体”“记者”的关注度对比

3.“报警”VS“报案”

从2013年1月开始,“报警”“报案”的出现频次如下图12所示。

图12 “报警”“报案”的关注度对比

可以看到,与在微博传播中大幅上升的“报警”频次相比,“报案”的频次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究其原因,除了“报警”与“报案”之间本身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之外,二者在网络语言中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例如:

@西柚大可爱ya:警察叔叔就是这俩个变态害得我都不喜欢皮卡丘了//@私人挑款师:我要报警了!

@堕天_云染_懒癌晚期:警察叔叔这个人好看的我要报警了!!!

可以看到,“报警”在近年的网络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幽默、调侃色彩的网络词汇,其可以在任何话题、任何语境中使用。同样,这也就是新浪微博中与“警察”相关的热词分布中,“蜀黍”(12.3万次,7.81 %)和“哈哈哈”(7.35万次,4.67 %)会排在热词榜前列的原因。

4.其他相关热词的变化

2013年以来,公众对“暴力”的关切程度,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尤其在2016年以来,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如下图13所示。

图13 “警察”+“暴力”

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在“警察”相关的微博条目中提到“暴力”,并不一定关注的是警察使用的暴力,而更可能描述的作为警务处置客体的暴力事件。因此,这些条目并不一定表达出的是负面信息。但是,不管怎样,这都表明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公众对“暴力”的关注已经越来越高,抵触也越来越强。再结合前述的公众对“执法”的关注度已经大大超过“违法”本身,可以认为,警务工作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趋势。

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与“警察”相关的如下关键词的变化,如图14所示。

图14 “政府”“医院”“学校”“幼儿园”的关注度变化

2015年3月以后,在“警察”相关的微博条目中,“政府”的出现频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一方面可能是警务工作与政务工作之间的关联愈加紧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双方形象的捆绑已经不断加深。

同样,“医院”的出现频率也在2015年以来出现了大幅的上升。这也是由近两年来医患关系的急剧变化造成的。

相较之下,“学校”和“幼儿园”与“警察”的关系并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是,在个别时期也出现了井喷的现象,这显然是由极端突发事件引起的。

总的来看,不管是医院、学校、幼儿园还是政府,都是普通公众在社会生活中所必然要接触的。它们与警务工作的关联上升固然是规范化、法制化的社会管理的需要,但也表现了当前社会治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给警察的形象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