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区隔:基于阶层身份的社会分层
2025年09月26日
(二)阶层区隔:基于阶层身份的社会分层
“社会学关于区隔的研究主要以阶层化为切入点,研究的基本逻辑认为人们由于具有不同的阶层属性,从而分化成不同的社会群体。”[14]目前,我们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往往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而忽略了整体中各个层级的区隔。社会整体观作为一种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看来,该理论尚存在着过于笼统、过于概念的弊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具体层级,社会学分层理论为解决受众分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社会成员总是因为各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的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社会分层研究始终是社会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对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和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有着突出的价值。马克思、韦伯等分别提出的阶级、阶层理论构成了社会学分层研究的经典理论。马克思依据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对社会进行分层,韦伯根据市场资源竞争提出权力、声望、财富三个维度,这两种分层理论取向基本是社会学分层研究的两个主要框架,为后来的分层研究提供了方向。在当下,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日趋复杂,社会分层理论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流派。“布迪厄根据个人所拥有的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总量差异,将社会阶层划分为支配阶级、中间阶级及普通阶级。”[15]布迪厄将文化带入分层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框架。我们不管采用何种分层形式,都应将对外传播中的受众视作具有共性的多层次群体的有机组合体,只有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精准传播才能提升传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