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研究》简介
《数字人文研究》这本书是由.孟建主编创作的,《数字人文研究》共有191章节
1
前 言
数字技术正以人们难以预料的方式介入甚至重构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正如德国媒介学者基特勒所言:“媒介决定我们的处境。”数字技术进步的后果不能简单诉诸变量之间关系的考...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一 数字人文:概观与透视 数字人文: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 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与特质 二、媒介研究视角下的数字人文 三、数字媒介驱动的学...
3
一 数字人文:概观与透视
...
4
数字人文: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1]
孟 建 胡学峰[2] 2000年,斯坦福大学英文系教授弗朗科·莫瑞蒂(Franco Moretti)在《新左派评论》发表了《世界文学的猜想》一文[3]。莫瑞蒂是...
5
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与特质
“数字人文”概念在2004年才被提出,并逐渐被该领域的多数学者接受。最初,学者们把它称为“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4]。由于数字...
6
二、媒介研究视角下的数字人文
尽管不少学者已经对数字人文强大的影响力和未来前景作了充分的肯定,也意识到技术在数字人文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其辩护,但是在很多反对者,尤其是传统人文学者看来,数字...
7
三、数字媒介驱动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
学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特殊而重要的方式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学术的重要性是通过专业知识来体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改造自然、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
8
数字人文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周 婧[1]...
9
一、数字人文的兴起及发展阶段
数字人文起源于人文计算,是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衍生的学科。在过去20年中,数字人文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
10
(一)数字人文的兴起
关于数字人文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基本公认的是:数字人文起源于意大利罗伯特·布萨1949年的开创性人文计算实践:借助IBM公司的计算机技术为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著...
11
(二)数字人文的发展阶段
学者们对数字人文发展阶段的划分存在很多争议。数字人文学者霍基(Susan Hockey)在其著作《人文计算的历史》中说:由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大致经历了四个演进阶...
12
二、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现状
...
13
(一)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现状
近十年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逐渐形成热点,相较于数字人文进入我国最初的十年,发文量与关注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学者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尚浅,对数字人文作为一门学科的...
14
(二)国外数字人文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内,国外对数字人文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关注人文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对机构间合作的概括性介绍。 在CNKI数据库上,设置检索条件:Title=中英文...
15
三、数字人文的主要特点
第一,数字人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数字人文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先在前提。 数字人文最初源于人文计算,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16
四、数字人文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科学性、合理性的质疑。 尽管数字人文在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其发展一直伴随着质疑之声,尤其是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数据分析...
17
远读的谱系[1]
[美]泰德·安德伍德(Ted Underwood)/著 王瑞娟/译[2]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通常将文学史的所有经验方法描述为数字人文学科的子领域。起初,我...
18
一、“远读”
大规模文学史远不是一个新的想法。19世纪民间文学研究进入大学,作为一个已经雄心勃勃的项目,试图追溯文学、语言和社会在1 000年中的平行发展。直到20世纪,文学...
19
二、20世纪中期的发展
一个更长的研究可能会随着这个故事沿着许多不同的道路走下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一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雷蒙德·威廉斯值得拥有独立的一章。他在1960年前后写的书...
20
三、莫雷蒂的贡献
尽管拉德威的书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在英语语言文学系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引用,但在那里并没有被广泛模仿。正如詹姆斯·F·英格利希所指出的,文学学者常常很快就会借...
21
四、远读和计算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对数字说的相对较少,对计算机几乎没提。我把远读描述为一种与早期宏观文学史形式相结合的传统,只有一种越来越多的实验方法来区分,它是由在得出结论之前得...
22
五、社会科学的幻象
奥尔森在《计算机与人文》杂志上写作,自然倾向于讲述一个以人文主义者和计算机为中心的故事。他承认社会科学的相关性,但没有对其方法进行展望。对于远读中的许多当代作品...
23
六、致谢
本文从2016年秋季保罗·埃格特(Paul Eggert)和史蒂文·琼斯(Steven Jones)在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举办的即时历史研讨会上的对话中获益匪浅。参...
24
揭开面纱的数字人文:艺术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理解[1]
[美]艾米丽·斯普拉特(Emily L.Spratt) [美]阿哈迈德·艾尔珈玛(Ahmed Elgammal)/著 于嵩昕/译[2] 计算机科学家普遍对艺术史...
25
一、意外合作的开端
这次数字人文项目的发起源于201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举行的“媒介与现代性项目”(Media and Modernity Program)会议的一次意外的邂...
26
二、对艺术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调查
因而,我们为艺术史学家设计了21个问题,为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了16个,希望借此揭示在这些领域中学者对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力和应用的了解,他们对此技术的态度与认知,以及...
27
三、艺术与科学:合作的历史在持续
针对两个领域合作的积极回应很可能和艺术史与科学相伴的传统相关[7]。尽管艺术史学的诞生通常被认为与文艺复兴以及1550年出版的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
28
四、人工智能:艺术史中的一种不同风格的科学应用
虽然艺术史已经与科学长期相伴,但是,今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从经验主义的灵感中提供了格外不同的一些东西。对统计形态识别的二维成像的先锋研究将计算机从一个打字计算器转...
29
五、哲学与美学
感官知识的概念拥有很长的历史传统,不过直到18世纪,这种认知才被积极地领会。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
30
六、再议审美判断
机器有能力对画作进行审美判断,并与其他画作进行风格比较,这表明逻辑和客观性——并非难以捉摸的主观性——在构成人工智能系统的复杂算法中起作用。在计算机程序训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