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传播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态势,数字化的社交媒体使得从前Web 1.0的媒介单方面传播(甲方:博物馆提供信息)转变为双向传播(乙方:观众想知道的信息)。艺术场馆需要寻求新的渠道去推广,内容也应根据受众的喜好来调整。通过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迅速发酵的特性,将传统的推广方式从博物馆视角改变为以用户为主导的方向,艺术场馆除了基本功能,如展品的收藏、展示和讲解外,配以数字化推广和观众在线互动,使一个实体场馆结合各种媒介形式,充分体现出文化传承之功能,使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衍生,充分提高其传播功能,把握传播的主动权。

以台北当代艺术馆为代表的艺术场馆,有效利用数字化媒介渠道的创新互动形式,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成功取得受众的关注。其中,数字化的移动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艺术场馆和受众形成一个双向且互动的沟通平台,受众通过网友或是艺术场馆发布的信息达成首次对展览的媒介接触。观展前期,艺术场馆自身对展览的宣传和通知,以及各类活动的举办都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观展期间,观众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观展心得,并随时发送和回复有关展览的信息(文字回复、点赞等数字化反馈),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受众既是数字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都有助于数字化讨论的引流。观展结束,艺术场馆可借展览余热,对艺术家本身进行挖掘探讨,并趁热打铁宣传另一波展览以维持社交媒体的热度。数字化社交平台的便捷快速,使艺术场馆轻易实现O2O融合,创造虚拟和实体的服务模式,艺术场馆的管理和推广将更有效率,使艺术场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实体场景,而是借由数字化工具作为传播渠道,提高观众的参与感,让艺术场馆走进人群,最大化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

【注释】

[1]孙晨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2]CNNIC:《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W020190228474508417254.pdf,最后浏览日期:2019年9月23日。

[3]江韶莹:《博物馆发展与地方意识》,《宗博季刊》2012年第3期。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6]郑羿菲:《蜷川实花展破12万人,创展馆15年纪录》,https://tw.news.yahoo.com/%E8%9C%B7%E5%B7%9D%E5%AF%A6%E8%8A%B1%E5%B1%95%E7%A0%B412%E8%90%AC%E4%BA%BA-%E5%89%B5%E5%B1%95%E9%A4%A815%E5%B9%B4%E7%B4%80%E9%8C%84-055503023.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9年9月23日。

[7]《最新数据:台湾每天有1 300万人滑脸书》,《联合报》,http://udn.com/news/story/7087/1333298,最后浏览日期:2019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