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社群的功能拓展

(三)粉丝社群的功能拓展

1.从粉丝到“家长式经纪人”

正如前文提到的,《Produce101》这档选秀节目的粉丝的身份不再仅仅是“追星族”,而更多的是“造星者”。特别是养成类选秀节目中,粉丝深度介入造星过程,全方位见证和参与偶像的成长,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情感来帮助偶像成长。有粉丝将这种行为称为“投资潜力股”: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养成吧,虽然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说法。但是可以这么说,就是类似一种希望工程,在他还没有稳固,根还没有扎好的时候,你觉得他是一个未来可期的人,你就想帮他一把。他成功了,你也会很有成就感。(08号被访者,男,23岁)

粉丝们还倾向于将选手视作需要呵护的“弱势群体”,自发地去保护他们,甚至像家长一样为选手未来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为其演艺生涯保驾护航。例如粉丝社群中的集体购买和控评行为,其目的已不再是单纯满足粉丝个人的消费欲或是用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证明,粉丝通过提高销量和网络数据来向投资者和大众证明偶像的商业价值,从而为其争取到更好的资源。粉丝社群也以此为集体目标,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购买力:

很多金主都很重视网络数据,所以站子就会组织大家去把转发啊这种数据拉上去,就是想让他们知道我爱豆有这种人气,我们家粉丝有消费能力,可以把代言放心交给我们家哥哥。如果出了什么代言产品,站子就会带着大家拼命买,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请我们家哥哥,你们是可以有钱赚的,这样我爱豆才能有更多代言找上门。(11号被访者,女,29岁)

除了为偶像拉动各类数据的增长,粉丝社群甚至会以集体的名义与经纪公司博弈,直接参与偶像的职业规划。例如由《Produce101》六位淘汰选手组成的JBJ组合就是由粉丝一手策划而成的。比赛结束后,各家粉丝一致认为经纪公司实力不足,自家偶像单人出道难获成功,因此六家粉丝联合给各个经纪公司致信,认为应由六人组合出道,并给组合取名为JBJ。在粉丝站引导下,粉丝们有组织地在社交媒体上提高该话题的热度,展现该组合潜在的粉丝基础,最终促成了这一跨公司组合JBJ的出道。

2.粉丝站:开发社群商业价值的关键

粉丝站作为社群中的核心粉丝,负责整个粉丝社群的运营,扮演信息分发中心、集体行动组织者和对外官方发言人等多种角色。作为信息分发中心,粉丝站不断跟踪发布偶像的最新消息,粉丝站内的前线组还会对偶像的日程进行跟拍,实际上增加了偶像的曝光度和粉丝黏性。作为集体行动的组织者,粉丝站致力于不断激发粉丝社群潜在的消费能力。例如,为了提高专辑销量,粉丝站在组织集体购买的同时,会为购买专辑的粉丝们提供自制周边作为赠品,被称为“特典”。根据粉丝购买专辑数量的不同,“特典”的丰厚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粉丝站还会向粉丝们灌输这样的观念:爱偶像就为他/她花钱,买得越多说明你越爱他/她。因此促成了各类非理性的过度消费。

通过站子花了很多钱,专辑都是一箱一箱地搬的,就觉得他们(偶像)成绩就会好一点,也不愧对我自己这么喜欢他们。(04号被访者,女,21岁)

粉丝站仿佛是专辑的代理经销商一样,鼓励粉丝为偶像消费,挖掘出粉丝社群的巨大消费潜力,为提高偶像的商业价值不断努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站并不是完全无偿自愿工作的,而是有利可图的。粉丝站获利的方式以售卖偶像周边为主。例如,粉丝站拍摄的偶像照片和视频,会每年编成写真集和DVD向粉丝出售,其他一些周边类产品,如玩偶、手机壳、日历等,都会成为粉丝站出售的商品。除此以外,粉丝站还存在一些“灰色收入”,例如站子前线拍摄的照片部分是被免费公开在社交媒体上供粉丝欣赏下载,部分则会进行高价售卖,售卖对象是狂热粉丝和部分媒体。但对此,社群内其他成员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站子毕竟不是公益组织,只要他们有在好好为哥哥做事,我也不在乎他们赚点钱。(05号被访者,女,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