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传播方式
2025年09月26日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传播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空间所呈现出的网民传播方式包括大规模在线讨论、网络请愿或投票、网络公益动员、人肉搜索、爆吧或网络攻击[11],其中后两者具有浓厚的暴力色彩[12]。在720起热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参与热点事件信息讨论是最普遍的传播方式(100%),其次是针对事件开展的请愿或投票(19.6%),再次是围绕事件发起的人肉搜索(14.2%)和公益动员(12.6%),爆吧或网络攻击行为只在个别事件传播中出现(6.5%)。具体而言,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传播行为对社会治理兼具建设力和破坏力,既有“北京特大暴雨”(2012)中微博网友的自发救援,“庆安枪击案”(2015)中网民对副县长学历造假问题的监督和“百度血友病吧被卖事件”(2016)中网民的举报与呼吁等正向案例,也有“香港反内地孕妇事件”(2012)、“多地抵制肯德基”(2016)中的网民群体极化,“周子瑜事件”(2016)中网民骂战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等失范现象。
分析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传播方式分布情况,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事件中网民采用的传播方式存在差异(χ2=49.282,p=0.000<0.05)。由表1可知,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相比其他类型事件更容易引发网民请愿或投票传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则更容易引发网民公益动员;人肉搜索现象在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难中相对突出;网民爆吧或网络攻击行为在公共安全事件中最为明显。
表1 不同类型事件中网民传播方式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