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空间:中国新媒体文化创新探析
2025年09月26日
存在与空间:中国新媒体文化创新探析
张瑞兰[1]
人只要在生活,就是存在,就会思考生活和价值,就会产生意义追求,就有文化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被大大激活,变成逐利与消费的“经济人”。人们的生活被消费主义逻辑所主导,精神的崇高追求被物质欲望所解构,理想不再,道德滑坡。如何安身立命,怎么活,成为当代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是一种价值的危机,更是一种文化的焦虑。
新时代呼唤新的文化来重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新媒体则契合了中国人的这一需要。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以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媒介格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更是深刻“卷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及交往方式。新媒体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深度的连接、深度的交往,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与传统媒体在交往上所受时空的限制相比,新媒体大大压缩了人与人交往的时空距离。随着人类交往空间的不断拓展,媒体技术越来越深入文化生产的过程中。著名传播学大师哈罗德·伊尼斯曾深刻地指出:“技术是整个文化结构的动因和塑造力量。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了哈罗德·伊尼斯的这种判断。有学者就直接指出:“互联网不仅是独立的技术力量,还是新的文化形态。”[3]新的传播方式掀起了人类交往的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创新,“技术和文化互动的方式如复杂的舞步,紧密交织、纠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