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歌谣的意义与典藏内容
在“达悟歌谣与庶民文化数位典藏计划”中以达悟(雅美)歌谣的典藏为主,以庶民文化为辅。由于歌谣在雅美(达悟)族的文化与社会中扮演相当重要的沟通与文化传递功能,无论是在祭典、收获、成年礼中还是在平常接待访客中,达悟人都常常浸淫在各式各样的歌谣当中。达悟族的歌谣和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的歌谣也是相当特殊、与众不同的。达悟族人的“生活大部分是渔捞、耕植水芋和山羊的放牧,没有猎人头的习俗或战争,故此许多歌曲都与上述活动有关,大都属于渔捞、渔船落水礼、情歌、摇篮曲、歌颂祖先功绩等,他们没有乐器,仅以胸部喉咙发出自由变化声音,当他们举行栗祭时只用杵臼来打拍子。今尚保持原始的小音域组织,以独唱、领唱、众唱、对唱或多声异音众唱,口传给子子孙孙”[17]。
达悟族的歌谣充分显示出一种社会关系营造的功能,以及礼仪规范的实践。他们“举行歌会时首先由礼主唱一首迎宾歌,然后由来宾自老人开始轮流唱祝贺歌,礼主及对之一一回唱,主客都用anohod的曲调唱出自作的歌词,其内容大致是赞美族人的辛劳及其成就、典礼的盛大及待客的周到、新船或新屋将是鸿运亨通等等。全首歌唱完后,再由唱者领唱,全员跟着唱,反复细嚼歌词,欣赏作者的匠心创意。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客、主一唱一答,礼貌周全,场面极为庄严感人。达悟音乐之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达悟族音乐中未发现有乐器存在;第二,达悟族人有一套完整的歌谣分类法;第三,达悟族歌谣结合生活、祭仪,未见娱乐功能;第四,达悟族的歌舞结合程度与台湾少数民族之歌舞有很大的差异;第五,达悟族歌谣,有独特之音阶观念与系统;第六,达悟族歌谣大多以一个旋律为中心,视情况结合语言做即兴创作;第七,达悟族歌谣中的歌词创作如文学创作,典雅深奥难懂”[18]。
现今,兰屿年轻一辈的人大多已经不会唱传统歌谣,而达悟族歌谣又属家族内流传的文化,其传承需要靠耆老口头传授,故搜集达悟歌谣之难度很高。由于这种属于口语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搜集与保存上都相当不易,为避免歌谣的失传,实有必要尽早典藏相关资料,因而歌谣成为本项目最重要的典藏品。本项目建立了活泼、互动性较强的达悟歌谣与庶民文化网站,提供7类(小米、捕鱼、船、房屋、妇女孩子、宗教、其他)歌谣主题,两年共搜录173首歌谣内容。在资料完备的条件下,每一首歌谣主题下都有主题说明、照片、文献和影音等。影音部分则提供每首歌谣的歌词(达悟语拼音及汉语释意)、歌谣说明(文字说明及解说声音)与影音播放(歌谣声音和部分影片)[19]。网页之设计则包括“首页”、“歌谣类别选项页面”、“歌谣快速点选页面”及“单一歌曲细项点选页面”等不同层次,目的在于以活泼、易用的方式吸引网络使用者,方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