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医患纠纷类舆论反转的生成机制探析——基于“纱布门”和“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分析

社交媒体时代医患纠纷类舆论反转的生成机制探析——基于“纱布门”和“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分析

于 晶 宋珍珍[1]

所谓舆论反转,指网民对于同一件事情原本趋于一致的意见因为新的信息出现而发生态度逆转并占据优势地位的情况。舆论反转的实质是舆论的两次或多次建构。人们在认识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认知参照点选择的不同,会导致认知的前后差异,这是舆论反转的社会心理原因[2]。近些年网络舆论反转现象此起彼伏,医患纠纷类事件已成为舆论反转现象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从2011年的“八毛门”到2014年“湘潭产妇羊水栓塞死亡事件”,再到2016年的“潍坊纱布门”、2017年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频繁发生的医患纠纷类舆论反转现象?其生成机制为何?如何引导涉医议题的理性讨论?本文将以广义的新闻生产路径为框架,建构此类事件的信息沟通模式,并通过对两个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探求舆论反转的机制和成因,讨论在开放的信息流动系统中多主体理性对话是如何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