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的数字人文:艺术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理解
[1]
[美]艾米丽·斯普拉特(Emily L.Spratt)
[美]阿哈迈德·艾尔珈玛(Ahmed Elgammal)/著
于嵩昕/译[2]
计算机科学家普遍对艺术史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人文领域的学者,这些成就却少有人知,且常常被误解。这似乎是一种隔阂。为了阐明影响它的重要因素,我和我的合作者阿哈迈德·艾尔珈玛在近期的文章《计算之美:艺术与科学交汇的审美判断》(Computational Beauty:Aesthetic Judgmen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Science)中提出了一些受关切的问题,它们来自人文数字化对社会学的、哲学的和实践层面的影响的一个案例[3]。在本研究中,计算机科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艺术进行评测。为了支持对他们所提出的观点的评估,我们基于两次调查对此进行解释。这两次调查是2014年8月针对普林斯顿大学、罗格斯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系和艺术史学系展开的。在本文中,这些调查的开展及其结果都在上述论文的主要结论(概述)部分有所论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