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现状:线上线下互动,海内海外两重天
分析新浪微博的“中华文化”检索结果发现,2009年和2010年相关信息还比较少,从2011年开始出现跨越式递增,2014年达到500余万条。信息内容多是各地弘扬中华文化的消息、“圣贤教育”视频分享,少部分是用户接触中华文化的感受等。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汇报,至2010年年底,汇报团在海内外各地汇报近百场,但其间新浪微博相关信息不足500条。因为新浪微博当时的使用率还不高,早期使用者多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技术精英,而论坛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举办,最初受众多为中老年、无固定职业者或退休人员,这部分人群较少为新浪微博的早期使用者。2011年,中华传统文化论坛主办方编辑整理了全国各地公益论坛精华,制成DVD。其中的新媒体用户观看、认同光盘内容后,在各大视频网站纷纷上传光盘内容,社交媒体用户在自媒体网站发布视频链接进行转载共享。最初的线下大手笔宣传赢得了第一批最忠诚的传播者,最终又靠新媒体的线上宣传实现了大量人气聚集,使得2011年中华文化信息在新浪微博出现跨越式增长。另外,自2011年开始,中华文化传承分别被写进“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等重要的党中央文件。随着国家对中华文化的日益重视,微博等民间舆论场的相关信息便出现跨越式递增。
而同时,新浪微博的热情“叙旧”与Twitter的置若罔闻形成对比。在Twitter上搜索“中华文化”,近八年的结果不足500条。2011年和2014年出现了两次信息高潮,多是对新近出台文件或发生事件的探讨,比如:2011年发布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2014年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习近平主席出席孔子诞辰纪念大会讲话,习近平主席召开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及各国关闭孔子学院的消息等。相关信息发布明显呈现积极和消极两种立场,积极立场用户多为“中国新闻”、“新闻头条”和“新华网”等中国媒体账号,而消极立场用户多为个人用户或外媒用户。与新浪微博用户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叙旧”不同,中华文化话题在Twitter这一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上并未引起大量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