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梳理
本研究将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融合美国广告学家E·S·路易斯提出的“AIDMA”消费者行为模型的升级版“AISAS”,来分析台北当代艺术馆用数字营销推广展览的效果。
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接触后满足了什么需求,得出媒介传播带给受众心理和社会上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卡茨将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解释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过程[4]。该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因为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5]。
由此可以把艺术馆参观的动机分析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艺术馆发布推广信息的媒介接触—接触后实地体验—艺术馆需求满足。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该模式作了补充,套用在艺术馆参观的动机上:为什么会产生使用—知道—认同。
(1)为何要接触:参观者接触艺术馆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起源。
(2)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艺术馆接触的可能性,如数字平台;其二是艺术馆印象,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3)接触行为:参观者根据对艺术馆的印象和体验期待,人们选择特定的艺术馆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满足与不满足:接触行为的结果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影响日后接触行为: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以后的艺术馆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AISAS是由国际4A广告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于2005年提出的,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兴趣)、Search(进行搜集)、Action(购买行动)和Share(口碑分享)。此模型是基于互联网与数字营销时代消费者生活和环境的变化,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强调各个环节的切入,紧扣用户体验。
从AIDMA(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到AISAS,标志着社会由传统媒体转变为数字媒体带来的营销变化,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带来历史性的转变。互联网发展历程从Web 1.0的单方面传播模式,到今天Web 4.0的双向传播,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媒介习惯。AISAS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元素:Search(搜索)和Share(分享)。这两个元素是数字媒体的典型特征,也表明数字时代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有了不一样的关系。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搜寻,无论是搜寻引擎还是各大APP,数字媒体的普及提供了消费者查询信息的权利——Search(搜索),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搜寻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因此,消费者在作任何购买决策的过程中,一定会通过数字媒体来查询相关信息,进而产生兴趣,做出购买行为。同时,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增强,赋予了消费者发布信息的权利——Share(分享)。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结束后,能够主动发布体验感受,分享更多产品信息给其他人,为他人的消费决策提供建议。
本研究将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和AISS消费者心理学两种理论,把参观台北当代艺术馆分为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再带入AISAS消费心理过程,勾勒出数字营销推广下,受众对台北当代艺术馆的接触、实际参观和参观后感受的整体过程(见图1)。
图1 从受众角度分析艺术馆的参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