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隐若现的舞台:“明星人设”的呈现场所
随着媒体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人际传播与交互空前发达,每一个生活在社交网络中的当代居民都处于观看与展示的状态中,社会化媒体呈现出人类社会“单视监狱”和“全视监狱”的状态[6]。与此同时,明星的舞台从剧场变为电视,从电视转向社会化媒体平台,而大众对明星的了解与关注,获得了更长的时间与更广阔的空间,这既为“明星人设”提供了建构的可能性,也是“明星人设”得以建构的必要条件。明星利用社会化媒体发布文字、视频,与粉丝进行看似真实、私密的互动,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解释,与明星在舞台、银幕上的表演并无二致。
戈夫曼指出,“前台”是指个体表演的表达性设备[7]。前台的标准部分由舞台设置、个人前台构成。在社会化媒体中,明星的舞台设置(第一舞台)已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为人们在舞台上所见的固定的布景和道具,也不再是单纯的电视、电影形象。一些尚未获得受人瞩目的成就的明星,会选择将社会化媒体作为他们的第二舞台,在第二舞台上进行表演,即“卖人设”。在大众传播时代,明星只有通过第一舞台为人所知,甚至没有第二舞台可供其进行演出;而在社会化媒体中,即使没有第一舞台,仍然有可能直接通过第二舞台被大众所关注,如“网红”。作为第二舞台的社会化媒体,生产出了海量信息,而其交互的复杂性,使得这些信息变异出大量的传播符号,反而凸显出第一舞台的表演所无法弥补的逼真互动体验。从而,社会化媒体变成了“明星人设投影—粉丝和网民理解与反馈—明星人设调整与确立”的“人设工厂”。
而明星的个人前台也发生了变化。个人前台又被区分为作为第一感官视觉的“外表”和作为表演方式的“举止”。明星经常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一些自己的生活照片、心情感悟,拉近与粉丝和网民的心理距离,通过信息控制的方式展示“后台生活”的景象。“后台”相对于“前台”,是与观众隔离的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表演者通常会限制局外人进入[8]。明星的恋情、癖好、私生活等个人信息,就属于后台的信息。后台信息对观众具有吸引力。同时,在戈夫曼看来,后台信息的泄露可能使表演者在社会化媒体中,由于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而被强烈关注。戈夫曼指出,表演者为了使观众保持敬畏会限制距离,即观众隔离。但是这种保持神秘化的举止看起来已经成为过去式,明星刻意将部分看起来像非表演时段的信息挪至个人前台进行表达或流露,以获得其预先主观预设的具有某种可转化为符号价值的人设。但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怀疑,这实际上仍然属于个人前台,只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披上了一层半透明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