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传播的媒介渠道
1.热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
720起热点突发公共事件中,98.9%的事件由国内媒体曝光,仅有1.1%的事件由国外媒体曝光,表明国内媒体的议程设置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外媒体也存在一定的议程设置能力,涉外事件逐渐进入网民视野。由国内媒体首次曝光的热点事件中,新媒体曝光的事件占比70.6%,传统媒体曝光的事件占比29.4%。对于新媒体,网络新闻平台占比最高(29.4%),它凭借及时、便捷、免费等优势成为网民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微博(27.8%),其开放性打破了信息源的垄断,网民不仅接收信息,还能够凭借对信息价值的把握,自主生产并向他人传播有关事件细节的、现场的、个人解读式的信息。对于传统媒体,报纸(17.8%)占比最高。报纸代表着传统媒体话语与精英化的文化生产机制,能够在制造热门话题后形成网民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的社会热点。此外,新媒体中的社区论坛(5.4%)、官方网站(4.4%)、微信(2.1%)、视频网站(0.4%)、即时通信(0.4%)、博客(0.1%),以及传统媒体中的电视(7.1%)、通讯社(3.5%)、广播(1.1%)、杂志(0.4%),在促进网民参与事件传播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比分析由不同媒体曝光的热点事件的网民传播热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由传统媒体、新媒体曝光的事件对应的网民传播热度无显著差异(t=-0.603,p=0.547>0.05)。检验结果间接表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网络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交互推进引爆舆论,议程在网民个体自我设置与网络媒介助推的合力下实现了混合设置。
2.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传播的媒介路径
720起热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路径复杂多元,其中最主要的传播路径是“网络新闻平台/微博→微博/社区论坛/微信等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官方回应”。互联网媒介中的信息源众多,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的中心地位受到动摇。社交媒体使“原子式”存在的网民“群落化/圈子化”,基于地域存在的社会关系逐渐转变为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类组织,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大范围扩散。进一步分析社区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这些广泛普及的社交媒体在网民参与热点事件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微博在63.2%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10]。在这些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无论是议题的发起,还是信息的扩散及流向,都与微博密不可分。社区论坛在20.3%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论坛中的网民通常对某些话题存在相似的兴趣点,容易形成非组织化的群体,进而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对事件进行细致且广泛的传播。微信在19.7%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营造出“弱关系”与“强关系”并存的话语空间,使网络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变。博客仅在5.0%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博客作为弱社交功能的自媒体平台,写作门槛较高,一旦包含敏感词,被删除的概率也较高,因此博客写作属于网民小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