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与对话:社交媒体平台是舆论反转的渠道支撑

(二)扩散与对话:社交媒体平台是舆论反转的渠道支撑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不再仅仅依赖专业媒体,而是通过自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并相互验证消息来源。整个舆论反转的过程,从片面失实的首发信息扩散,到失控舆论对真相的倒逼,再到各涉事主体的回应交锋、权威信源的信息补充与纠偏,都离不开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系统化的信息互动载体,提供着各种机会,亦存在着多重吊诡。

1.把关人缺失、情绪化宣泄形成早期舆论一边倒

社交媒体碎片化、低门槛、缺少把关人等传播特征使得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鱼龙混杂,受众常以片面信息为依据,任意解读、评判和转发,影响了最初的舆论走向。“纱布落在肚子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噩梦,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基于这种“事实”的评论非常容易失控。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带有强烈情绪的评论,各种各样的“标题党”、“蹭热点”的文章裹挟煽动性的情绪化表达。这些能够在同步互动中以话题为纽带引起大范围共鸣,让一件小事快速演化为社会焦点话题。“榆林产妇跳楼事件”马上让大家勾连起“恶婆婆”、“重男轻女”等价值标签与社会记忆,“不到怀孕生子,你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什么东西”这一评论引发了许多女性网友的共鸣,但在事实尚不明晰的情况下过早作是非评判只会加剧群体极化。

2.多信源共振、持续对话助力舆论自净过程

社交媒体给医生、患者、专业媒体、意见领袖、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对话的平台,跳出了最初“医+专业媒体”或“患+专业媒体”的小范围信息循环,将更多的主体进入讨论。一方面,补充了更多元且有利于还原真相的证据和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意见领袖的科普和普通人的经验分享,在相互交流中借助理性对话从而形成自净,纠偏舆论导向。在这两个案例中,都出现了第三方专业意见领袖的声音,如“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烧伤超人阿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