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3.什么是“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流动是通过“载体”脂蛋白来完成的。通过化学反应黏接到低密度蛋白上的胆固醇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黏接到高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俗地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坏胆固醇”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患冠心病的概率就越大,在标准范围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高的话,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低,它是脂质的清道夫,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带进身体组织的主要“载体”,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将胆固醇从身体组织中“带”出去。

(1)“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它扮演“清道夫”角色,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高时,那就意味着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正在将胆固醇从动脉壁带到肝脏中,肝脏随后将这些胆固醇分子分解掉,最后将它们排出体外,这样动脉硬化也就不容易恶化了,达到抗血管硬化的目的;它还能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保护血管免于血栓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慢性贫血。

(2)“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负责把胆固醇由肝脏运输到斑块内。LDL-C水平升高,可深入动脉内皮,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血栓栓塞,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短时间内就可夺人性命。临床上8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此引起。通常都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在先,冠心病患病在后。大量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的人群,冠心病发生率也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者,冠心病发生率也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低密度脂蛋白太低会影响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使细胞缺氧,反而会引起贫血或加重心脏负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门静脉肝硬化等。

【温馨小贴士】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多种原因,其中血脂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三酰甘油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多项血脂生化的变化。这3种血脂异常共同存在,也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生血脂异常的特征之一。这3项指标中,危害性大小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三酰甘油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