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脂肪中的升血脂“小捣蛋”: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SFA)是指碳链中不含双键的脂肪酸,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8~18个碳原子。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被认为是导致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饱和脂肪酸主要引起机体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从而增加高脂血症和心脏疾病的风险。引起血脂波动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是脂肪酸碳链长度在10~18之间的,特别是棕榈酸(C16H32O2)、豆蔻酸(C14H28O2)、月桂酸(C16H24O2)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最强。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猪牛羊肉等禽肉类,奶酪、可可籽油、椰子油和棕榈油,黄油、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烧烤食物、加工肉制品、高脂烘焙食物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指出,一般人群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10%,而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