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时教案
(第1课时)“内战爆发”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相关史实。
二、素养目标
1.分析重庆谈判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内战的爆发,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知道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唯物史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历史事件的作用和认识不够清晰,分析问题只是浮于表面,认识深度不够。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基础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全国人民胜利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散尽,蒋介石却又一次将百废待兴的中国推入了战争的深渊!古有刘邦赴项羽“鸿门宴”,今有毛泽东主席赴重庆指点江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感受伟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及风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重点内容,完成练习,并及时记忆。
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_____________面商国家大计。
(1)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_____________,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__。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了一线曙光。
3.国民党发动内战
(1)_____________年6月,全力围攻________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重点进攻。
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斗争策略:制订了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方式,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成果: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_____________。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华东野战军经过_____________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三)合作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模拟历史场景: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议和平建国事宜,共产党内部的讨论。
甲组观点:不去!
理由:①蒋介石背信弃义,小人一个,不足以相信,西安事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②保存实力,保全自身安危,才能同蒋介石一争高下。
乙组观点:去!
理由: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不是真的“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方面,①以民族大义为重,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揭穿蒋假和平的面目。
2.中共为何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呢?
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善战;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和平。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五)当堂检测
1.(2019年江苏镇江)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国民党大 B.北平和谈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2019年湖北荆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3.(2020年广西贵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地点在( )
A.北平 B.南京 C.延安 D.重庆
4.(2019年湖南株洲)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 )
①《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 ②日军占领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③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解放战争爆发之初 B.刘邓大军展开战略进攻时
C.国共战略决战之际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后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国民党军队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战争,刚刚消散了战争硝烟的上空又密布着内战的乌云。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前方拥有较多的有利战略要地,而国民党的军队远在大西南、大西北,形势对其极为不利。为此,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力图占据优势,便戴起“和平”的假面具,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转移人民的视线。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同时团结和教育人民,以其“弥天大勇”之气魄应邀谈判。
材料二: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蒋为发动内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各自的结果如何?
六、板书设计(框架式设计,略)
(第2课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
1.能够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以及解放战争中土地改革相关史实、三大战略决战,知道这些史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主要内容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土地改革和战略决战,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决策及有关方针。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历史事件的作用和认识不够清晰,分析问题只是浮于表面,认识深度不够。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基础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PPT视频《百万雄师过大江》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重点内容,完成练习,并及时记忆。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_,制订了______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__的序幕。
(2)1948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_____________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3)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_____________。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_________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列表归纳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怒涛席卷江南岸,金汤一夜尽成灰。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13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也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四)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以后,人们渴望着和平,毛泽东为此亲赴重庆,签署了《民国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然而,蒋介石却公然违背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军由自卫反击到战略反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五)当堂检测
1.(2019年山东济宁)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有( )
①淞沪会战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9年云南昆明)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3.(2019年辽宁大连)“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2021年云南昆明市)经过一年的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5.(2021年四川凉山州)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所讲的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军事较量,复杂而又激烈,而且要涉及众多的地理位置和抽象难懂的战略战术,初二学生空间概念比较差,因此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作为有力的辅助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如搭建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的场景。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等,都可以用图片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情景,了解战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