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
选择题(A层,答案略)
1.“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向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上来。”材料表明( )
A.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B.文艺复兴解放欧洲人的思想,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开辟使大西洋沿岸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卷级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 )
A.内容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3.15世纪,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奥斯曼帝国封锁。所以,派遣船队沿非洲南下,开发黄金贸易的可能性引起了葡萄牙王室的兴趣。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试图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是为了对非洲殖民进行掠夺
C.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D.主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4.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每艘欧洲船舶的平均吨位增加了3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单甲板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也已经在船尾安装了舵,这大大提高了航行效率。材料主要说明( )
A.商业进步促进了新航路开辟
B.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航路开辟
C.对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D.地圆学说促进了新航路开辟
5.“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这条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这次航行( )
A.最早到达好望角 B.由达·伽马领导
C.得到西班牙支持 D.证明地圆学说
6.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徳·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
A.欧洲具有主导性 B.范围具有区域性
C.结果仅利于欧洲 D.内容仅限于物种
材料题(B层)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某班开展“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源于海洋——地中海时代)
材料一:……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它们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发达,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经略海洋——印度洋时代)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开辟大西洋航线……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西部。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西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新一轮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中国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老路,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邪路。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海洋”的理念,是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工程为依托,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
——中国海洋外宣第一网
(1)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城邦“鲜明的个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谁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材料二中“地理大发现”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地理大发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各一例)。
(3)郑和远航之后中国人在大海上就消失了,而西方在哥伦布之后揭开了一个由西方人领航和主导的世界。这种状态的形成与清政府推行的哪一项政策有关?这一政策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和谐海洋——全球化时代)
(4)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提出的“和谐海洋”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答:(1)小国寡民(或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等);伯里克利。
(2)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或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或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消极影响: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早期殖民掠夺(或三角贸易)。
(3)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二)素养类作业(答案略)
1.如何正确理解“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2.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